面试热点:透过现象看本质
2013-04-24 09:39:56   来源:   评论:0 点击:

【导读】任远 经济学博士,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化•都市圈与区域发展、人口规划与人口综合调控、流动人口·城乡移民与城市发展、国际都市研究、城市化与区

【导读】任远  经济学博士,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化•都市圈与区域发展、人口规划与人口综合调控、流动人口·城乡移民与城市发展、国际都市研究、城市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问题与社会政策、人口•就业与劳动力市场、老龄化研究、区域产业集群研究、区域发展、社会性别研究、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研究等。

 

记者: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饭店里倒掉的剩菜剩饭,足够养活2亿人。不少网友用“触目惊心”、“不寒而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您怎么看?

任远:这让每个人对当前浪费之严重有了充分的警醒。这种浪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从道理上说,即使富裕了也不应该奢侈。

 

记者:由此,不少人开始反思,“怎么一不小心就浪费成这样了!? ”

任远: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少人倾向于从我们的社会文化风俗和消费心理来解释这个问题。但在我看来,在铺张浪费这件事上,根本不能拿我们的“文化”来说事。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参加一些大型会议,会议主办方准备了非常丰盛的晚宴,最后很多都剩了下来。特别是参加会议的国外学者非常难以理解,有的学者甚至很愤怒,觉得浪费实在是太厉害了。遇到这种境况,我们只能羞愧地解释:这是中国的“文化”,为了体现好客,所以总是要剩一些,这才显示出主人让客人吃饱了。但实际上,所谓文化习惯,都是骗骗别人的说辞,是自我遮羞的幌子,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非常注重节俭的国家。世界上凡有着古老农业文明积淀的国度,都是非常节俭的,并把节俭视为一种美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几乎每个中国孩子从小就会背。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子家训》中传诵很广的两句话。节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说浪费是因为文化上的好客或者爱面子,是自欺欺人的托辞。 节俭的重要动力是短缺经济。随着我们逐步解决了贫困和温饱问题,人们从生活需求难以满足的贫穷时期走出来,很容易提升自身的消费需求,进而从正常消费走向“过度消费”。说得不好听一点,这种忽视了度、放任了度的消费背后,甚至存在一种暴发户心态。

 

记者:最近,一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节俭之风自上而下吹来。不摆花、不设宴,各地两会“简”字当头。半份菜、打包族、“光盘行动”也在民间传递。前几天,陈光标率领40名员工走上街头饭店吃剩饭剩菜,希望能够以点带面,鼓励更多人节约粮食和水电。但马上就有人在问了:这种刮风式的办法有用吗?能坚持多久呢?

任远:现在民间存在着的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主要是经济发展带来消费能力提高,以及市场经济和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消费欲望的扩大。因此,类似“光盘行动”这样的倡议确实能对大家有所触动,并鼓励大家去过一种节俭的、可持续的生活。但实际上,“光盘行动”对于解决浪费问题是找错了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西藏公务员考试论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上一篇: 面试热点:工业园区变“鬼城”
下一篇: 面试热点:救援热情致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