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词:水漫北京
2012-12-05 13:20:3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水漫北京 案例1:2012年6月23日,北京突遭大雨袭击,据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介绍,这次暴雨是自2004年7月10日北京的暴雨天气后的又一次高影响暴雨天气,截至23日22时,北京
水漫北京
      案例1:2012年6月23日,北京突遭大雨袭击,据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介绍,这次暴雨是自2004年7月10日北京的暴雨天气后的又一次高影响暴雨天气,截至23日22时,北京全市平均降水41毫米,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其中城区平均63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石景山区模式口,达到192.6毫米,是建站以来的最大值,仅16时到17时的雨量就高达128.9毫米。如此强的降水过程在北京十分少见。23日12时40分,北京市防汛办根据气象预报,提前发布汛情戒备,要求各部门提前部署,雨前布控。16时,发布蓝色汛情预警,要求各部门启动四级响应。
      案例2:2012年7月21日,北京城遭遇今年以来最大的雨,总体达到特大暴雨级别。一天内,市气象台连发五个预警,暴雨级别最高上升到橙色。截至22日2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为61年以来最大。其中,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截至22日17时,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房山、通州、石景山等11区(县)12.4万人受灾,4.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23日,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已造成78人遇难。
       【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其成因
      1、整体城市排水系统落后,管网更新不力
      北京市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质疑时承认:北京排水系统设计的是一到三年一遇,这个标准通俗的讲就是能够应对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但是北京21日暴雨的强度达到128毫米,远远超过这个标准,引发城市内涝,北京市区的排水管网只有类似天安门的重点地区排水能力比较高,其他地区的排水能力较低,尤其是北京西城区。也就导致近几年会频繁发生积水。另外,有专家指出北京地区渗水吸水性能好的湿地基本绝迹,这也是除了地下管网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2、应急启动预案滞后
     气象部门解释,暴雨信号分四级,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其中,蓝色预警意味着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可能或已经造成影响且降雨可能持续。此次气象部门共发布了六次预警,9时30分第一次发布暴雨蓝色预警,18时30分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但很多公众并未接收到预警信息,部分接到预警的市民,此时早已开始一天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因此有预警滞后的嫌疑。
      二、影响——危害性
      据权威媒体的统计,此次降雨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成灾面积14000平方公里,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全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农田多处受损,全市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截至目前,已造成78人遇难。
      (一)对基础设施造成重大影响。北京市区地铁、城市道路、高速、机场、铁路运输几近瘫痪。另有造成了部分地区的停水停电。
      (二)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全市共转移群众56933人,其中房山区转移20990人。引发了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三、对策举措
     1、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提高抗洪能力
      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曾说:“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或许有钱去建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因此,此次暴雨引起多方关注,华政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指出:首先,规划设计要具有前瞻性,考虑到今后城市发展的需要。再次,规划设计必须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城市规划管理要通盘考虑,一个防洪设施,要考虑到周边形势,要考虑到相互影响和突发情况。最后,防洪设计还要站在战略高度。在重点部位、关键地段、战略性节点,必须采用超高标准。
      2、提高气象预警能力尤其是极端天气的预警能力与传播能力
      对于气象预报而言,由于过去经验和技术的缺乏,很难进行极端天气的预警,但是目以现有的科技水平而言,气象部门已经能做到通过庞大的观测网络,加强对流云团的监测,即时发出时效相对较短的预警。此次暴露出来的普通民众接受预警的实效性和普遍性不强的问题,不能单一依赖气象部门,这应该当是政府防灾减灾部门、气象部门、各种媒体、通讯运营商的协同合作。
      3、痛定思痛,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日本:日本1992年开始下大力气治理排水问题,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东京的地下排水系统。为此,日本大兴土木,建设了巨型分洪工程,该工程堪称世界最先进的排水系统,它全程使用计算机遥控,并在中央控制室进行全程监控。不过这项工程的投资和耗时都十分惊人。总投资达到2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于1992年开始施工,直到2007年才宣告完工。依靠这个巨型分洪工程,东京原本脆弱不堪的城市排水系统变得无比坚强。东京还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比如,东京江东区南沙地区就建了雨水调节池,其中最大的一个池一次最多可存储2.5万立方米的雨水
      巴黎:以下水道设计出名的城市巴黎为例,下水道已经成为一张耀眼的名片。巴黎下水道的上层空间,进行了防潮处理,既是下水道,又是巴黎城市公用管网系统工程的专用通道。在弧形顶部和两旁的墙上,规范有序地安装排列着饮用水管道、非饮用水管道、煤气管道、支线下水管道以及供电线缆、通讯线缆、数码传输线缆等,并用不同的颜色和专用标志区别开来,以方便辨别和维护。下水道中还有独立的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只要将下水道中的照明灯打开,即使是晚间也可以进行维修工作。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相当巨大,但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却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值得北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一是城市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打好下水道基础;二是建设标准超前,为以后的城市发展和负荷增长预留足够的空间;三是下水道建设和管理统一,全市干道地下建设共同管沟,并由统一单位进行建设和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西藏公务员考试论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上一篇: 申论热点:应对气候变化需各国戮力同心
下一篇: 申论热点:驱散“精神留守”的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