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在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形成不能贪不敢贪机制,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咒。此前,李克强总理在会见采访两会中外记者时也强调,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让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
【标准表述】
“古语说:‘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一个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政府是人民所期盼的,只有做到这些,人民才会拥护。
[意义]
这些论断,阐明了腐败和我们政府性质水火不容的立场,表明了新一届政府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和意志,也揭示了确保领导干部权力公用、建设清廉政府的途径和方法。
廉政建设对于新一届政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新一届政府工作千头万绪,有三项重点任务: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实现这三项内容必须建设创新、廉洁、法治政府。其中建设廉洁政府尤为关键,因为腐败践踏法治、扭曲规则、破坏公平,败坏风气,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人民就不会相信我们能把其他事情办好,我们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有可能付诸东流。当前很多领域腐败现象仍然严重,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各部门、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有贪必肃、有腐必反。
[措施]
“治已病”不如“治未病”。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就要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当前,要着重抓住那些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做到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顺畅、监督更加有力,既保证权力高效运行,又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其次,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权力是“公器”,“公器”应该公管,用权就要自觉接受监督。监督是一道“防火墙”,可以约束领导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监督是一套“杀毒软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的缺点,不至于酿成无可挽回的大错。为此,要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干部健康发展。
再次,要对权力腐败“零容忍”,给腐败分子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加强监督最有力的手段。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铤而走险,无视组织告诫,就是因为他们看到很多腐败分子没有查处出来,腐败的盈利很大,无形中助长了腐败的侥幸心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提高腐败行为的被“惩治率”,才能警醒干部,打消侥幸心理、不敢“冒险”。
最后,要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奠定“不想腐”的思想基础。权力是柄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一些领导干部在诱惑面前之所以被缴了械,说到底还是权力观发生偏差,致使手中权力变了质。列宁曾经说过:“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唯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